早上吃著羊雜在銀川看日出,中午就能在西安來個肉夾饃。12月26日,銀西高鐵開通運營,讓這樣逍遙的雙城旅行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來往于兩座城市的人們提供了極大便利。當天見證銀西高鐵通車這一歷史性時刻的人們有什么所思所感?一起來聽聽看。
“火車迷”張益豪。
【火車哥】張益豪
奔波上千公里來銀只為見證列車首發
12月25日晚,山西人張益豪下班后趕往永濟北火車站,于7點57分乘坐D2564次列車前往太原,歷時2小時27分,里程409公里。
12月26日零點35分,他再次登上火車,乘坐Z277次列車從太原趕赴銀川,歷時6小時21分,里程710公里。而這一夜旅途奔波,只為搭乘12月26日上午9點從銀川開往西安北站的銀西高鐵首發列車。
“期待!興奮!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張益豪只有24歲,但近6年來,他乘坐火車走遍了中國600多個縣市,鐵路里程達46萬公里,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火車哥”。張益豪對于火車的喜愛,要從小時候的經歷說起。“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住,他們常常帶我去郊外放風箏,離鐵路軌道很近,每次看見火車從我面前呼嘯而過,就感覺十分震撼。”上大學以后,張益豪通過打工、勤工儉學的方式掙來火車票錢,一到假期就乘坐火車出行,國內上百趟火車車次、途經站臺、發車時間和票價,他都熟記于心。
為了見證銀西高鐵通車這一歷史性時刻,他從12月25日下午就開始搶票,每隔半小時就刷新一次12306的手機客戶端。“開始都以為搶不到票了,還有點著急。”直到下午6點,他才搶到一張銀西高鐵首發列車的二等座票。
對于此次銀西高鐵通車,他十分期待。“銀西高鐵是連接塞上江南與關中平原的橋梁,它的通車將拉近銀川與沿途城市的距離,促進各地經濟交流和發展,我也十分期待在旅途中遇上志同道合的朋友,見證中國鐵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張益豪說。(記者 梁小雨文/圖)
范昌馗夫妻是慶陽人。
范昌馗夫妻
一段高鐵路填補思鄉情
12月26日上午,范昌馗和妻子梁潔乘坐銀西高鐵,不到2小時,便從銀川回到慶陽老家,而在以往,這一段行程要5~6個小時。
范昌馗老家在甘肅慶陽范灘村安家寺大隊,年少時由于家鄉貧困,選擇北上銀川打工謀出路。幾十年摸爬滾打,闖出了一份事業,也在銀川安了家,但他對遠在家鄉的父母始終牽掛于心。“老人不愿遠離故土,我們也沒辦法強迫他們來銀川生活,只得每個月回去看望他們一次。”范昌馗回憶道,最開始都是坐大巴,還不能直達,中途得轉車,后來夫妻倆漸漸有了積蓄,學了駕照,便開車返鄉,但一路上挺疲憊的,也不安全。自從銀西高鐵開建的消息傳出后,夫妻倆就一直在盼望著。12月25日,兩人從新聞上得知銀西高鐵即將通車,一整天都緊盯著手機購票,直到晚上10點左右,在外面辦事的老公才打來電話,高興地通知妻子自己買到了第二天回家的高鐵票,一時間兩人握著電話高興不已。
夫妻倆的父母都在慶陽老家,這一趟回去可以多待一段時間,陪陪老人,梁潔說:“銀川到慶陽站,二等座164元,劃算!自己開車油費、過路費也不少呢!”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時不時還與同行的朋友天高海闊地聊起來。銀西高鐵的開通,對他們而言,是回家路更近了!(記者 梁小雨 文/圖)
張國強夫妻
張國強夫妻
53周年結婚紀念日去銀川看女兒
登上銀西高鐵首發列車,西安客運段以“紅色文化”“旅游文化”“影視文化”為主題,打造了3個主題車廂,讓乘車旅客身未到心先游,感受銀西高鐵沿線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乘客中一對耄耋老人引起了記者的關注,原來西安交通大學“80后”老教授張國強帶著老伴特意購票,乘首列車去銀川看經營酒業的女兒。身穿厚厚棉衣,頭戴皮帽的老兩口高興地向記者展示著車票說:“以前去銀川看女兒乘坐綠皮車或乘汽車需要10多個小時,即便乘飛機周轉機場也不太方便,現在高鐵通車只要3個小時,今后動車提速到350公里/小時,就只需要2小時了。今天是我們老兩口53周年結婚紀念日,加上銀西高鐵開通,是喜上加喜,早就盼通車了,銀西高鐵是我家的親情線,高鐵開通讓我和老伴有了‘想走就走’的沖動,高鐵的開通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象征,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文圖均據三秦都市報微信公眾號)
長慶石油人邢仙茹。
勞動模范邢仙茹
石油人的“雙城”生活便捷了
工作32年,邢仙茹第一次因為坐火車而感到興奮,她作為全國勞動模范代表,于12月26日登上了銀西高鐵的首發列車。“銀西高鐵就是我們石油人的專車!”說話時,她的眉宇間有著掩飾不住的笑意,一路上和同事們都在熱烈地談論著沿途風景。
邢仙茹是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采油三廠的采油工,公司業務遍布陜甘寧蒙各地,她和同事們也大多來自這些省區,由于工作性質特殊,員工基本上都是上一個月班,然后連續休息10天。
由于常年出差、夫妻異地、多區域輾轉,“雙城”生活成為長慶石油人的常態。很多一線員工,每次休假回家的心情都十分迫切,在沒有通高鐵以前,有些人會選擇坐普速列車,但時間長、速度慢,也常受天氣影響延誤;有些人會選擇飛機,但飛機場距離基地較遠,來往不便;也有些人選擇自駕開車,冬季如遇風雪天氣,回家的路上安全性相對較低。邢仙茹說,每一位長慶石油人都在盼望著銀西高鐵的通車。
銀西高鐵的停靠站覆蓋長慶油田銀川片區、慶陽片區、部分定邊片區,沿途油田單位人員乘坐都較為方便。“通車以后,大家回家路更方便啦,車站就在城里,大家不用麻煩公司車送,3個小時就能從銀川到西安,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工作或陪伴家人。”邢仙茹希望隨著銀西高鐵的開通,銀川能接入更多的高鐵線路,便捷大家的回家路。(記者 梁小雨文/圖)
銀西高鐵建設者任高。
工程師 任高
多年的辛苦奔波化為此刻喜悅
任高是銀西鐵路有限公司安全質量部的專業工程師,負責銀西高鐵質量安全管理工作,12月26日,他作為建設方代表搭乘了銀西高鐵的首發列車。
這條鐵路,他曾走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像這次這樣輕松。“以前每次來往各個建設點,都是帶著任務去的,如果質量不過關,那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今天就純粹是作為一名旅客,感受高鐵速度。”任高從2018年開始參與到高鐵的相關工作中,2年多時間里,他走遍了這條鐵路沿線的各個角落。
銀西高鐵是國內首條穿越毛烏素沙漠邊緣和世界上規模最大黃土高原臺塬區的鐵路,在建設過程中,銀西鐵路公司和各參建單位積極破解荒漠戈壁、濕陷性黃土和缺少有砟高鐵建設經驗“三大”難題。“這當中的濕陷性黃土難題,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任高介紹,在打通上閣村隧道時,由于隧道黃土含水量達到33%,導致開挖時發生了變形、沉降、涌泥等問題,“就像是在淤泥里打隧道,非常容易出現滲水坍塌風險。”據悉,上閣村隧道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境內,全長6.78公里,是國內罕見的極強濕陷性深厚富水黃土地質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施工單位、建設單位連同國內專家聯合攻關,先后創新6項技術研究成果,各方齊心協力,利用7年時間攻克了軟塑性黃土坍塌這一世界性難題。
今年12月,任高結束了銀西高鐵的相關工作內容,這一次他作為旅客搭乘首發列車,看著乘客們激動興奮的表情,他覺得多年的奔波辛苦,都最終化為這一刻的喜悅。(記者 梁小雨文/圖)
銀西高鐵建設者楊歷巖
參與銀西高鐵建設備感自豪
12月26日,在西安北站首發的銀西高鐵動車4號車廂內,乘坐的全部是來自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銀西項目部的工作人員,列車剛緩緩駛離西安北站時,楊歷巖和曾經并肩作戰一起為銀西高鐵建設的同事們,共同揮舞著手中的小國旗,集體高歌。銀西高鐵的開通,對于他們來說意義非凡,他們不僅是銀西高鐵開通運營的見證者,同時,也是自己勞動成果的檢驗者。
據了解,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銀西項目部主要承擔了銀西高鐵陜西段正線約165公里的電力、通信、信號、接觸網、牽引變電、信息客服、配套房屋等四電集成和相關附屬工程的建設。“我主要負責沿線高鐵軌道上方的電力系統建設等相關工作,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工期滯后的影響,為了保證銀西高鐵能夠如期順利開通,我和同事們在疫情防控期間就返回工作崗位上。”楊歷巖說。
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在冰冷的深夜堅守到黎明,這就是楊歷巖和同事們當時的工作狀態,回憶起建設時的場景,他不禁哽咽。“我清楚記著那天下著大雨,我到施工現場看到,地上被雨水沖刷的全部都是泥,有的同事的衣服已經全部被淋濕了,但是他們依然在工作崗位上,雨水順著同事的安全帽滴到了臉上,當時看到這樣的場景,非常的感動,眼淚不自覺地就流了下來。”楊歷巖感慨地說道。
銀西高鐵開通之際,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了楊歷巖在內的115名銀西高鐵建設者乘坐從西安北站首發的銀西高鐵動車前往銀川,進行乘坐體驗。“我作為其中一名銀西高鐵建設者,乘坐著自己參與建設的高鐵駛向銀川,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和自豪,感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記者 滕戈)